我們永遠都無法得知,對於已經失去生命的人而言,如果他們可以多活一天,
他們會想用來做些什麼?

然而,我們可以思考的是,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一天,我想用來做什麼? 

我想重新活一次,與所愛的人相聚,把事情做對。並且,原諒我自己。

這是這本書的封面所寫的話。


"再給我一天"作者是Mitch  Albom,也就是"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"的作者。

兩年前處理完大弟的喪事之後,我才把他"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"跟"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" 兩本書買回家看完。

而這次,我則是因為看了以下這段文字而決定買下這本書。

"你是否曾經失去心愛的人,你渴望能與對方再說一次話?你以為心愛的人會永遠在身邊,
而今你希望能再得到一次機會,讓你彌補失去的時光?如果是這樣,你就會知道,
你可以把餘生用來珍藏各種時光,但它們都比不上你想重拾卻再也要不回來的那段時光"

故事簡介:(節選於書背封面內頁)
        中年男子查理,本身是職業棒球選手,由於受傷而不再能馳騁於運動場。此後他 謀生不順,個性變得乖僻難纏。他自暴自棄,終日酗酒,妻女離他而去,當他得知獨生女連婚禮也不要他參加,他覺得自己被打碎了。
        他決定自殺。

這是一篇很特別的"鬼故事","鬼故事"是作者對於這個故事的定義。
不過也因為這個提示,讓我猜想到了部份結局。
在故事結尾時有這麼一段話 :
讓別人知道那些離開了我們的人有哪些事蹟,
可以使我們不至於真的失去他們。

我們往往都只能在失去後才能懂得想要珍惜,
可是若我們不曾失去,怎麼能了解擁有的可貴?

這本書讓我想起了我和大弟最後一次見面的晚上,我把宵夜拿給他,以及他說的那句謝謝。
我也想起了最後一次親手餵父親吃晚飯時,他已經無法開口表達卻充滿話語的眼神。
看Mitch  Albom的書對我而言有種洗滌心靈的作用,
"再給我一天"的中心思想其實是家人的愛,
這是我從小到大最缺乏的東西。
我想因為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,看這本書得到的啟發也會不一樣。
推薦給大家。
       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IRE8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